𝟏𝟎/ It’s all about connection

最近時常在思考一個問題是:「自己是否提供患者所需要的協助呢?」

手上有了許多的工具,但是當我們遇見了這個人以後,經過多重的評估後,到底怎麼樣的治療,才是適合這個人的呢?

我有可以處理這個人問題的徒手方式和運動方式,但是這個人真的需要我的徒手治療嗎?

還是他其實是需要更多的運動呢?

我要以什麼樣的徒手技術去處理他的問題呢?

應該要問的問題:治療師所扮演的角色與目標?

我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?

我所能夠提供的價值,怎麼樣最能彌補這個人缺少的那塊拼圖呢?

儘管我有許多治療背後的核心價值和理念,

我的治療,有將那樣的理念傳達出去了嗎?

還是,我只是在把一個人硬套進我的工作模式裡面而已呢?

我是,適度的在對我的客戶負責任?

還是我又將患者恢復的重責大任全攬在自己身上了呢?

治療師所需付的責任感與保持中立

CST所講的「失中立」,除了我把意念過度的放在這個人身上,也包含我過度的承攬了這個人所需要為自己負的責任。

:「因為面對的是人呀。」

綜合許多面向,我們可以對一個人歸結出不同的條件、不足之處,來決定這個人需要的是什麼。

「先知道我們處在什麼位置,才能知道接下來要往哪裡去。」

除此之外,我對自己加諸的期待、太強烈的意念,也很容易將自己焚燒殆盡。

/

今天看到某篇文章提到「我不能比我的患者更想要他變好。」給了我很大的提醒。

「患者本身,決定了絕大多數的復原。」

包括這個人是否「真的」想要變好、對身體的感知、對動作的體會力、肌力、生活習慣、以及許許多多的原因。

治療師是背後的那雙推手。

不是在給予模稜量可的回答,而是提出對身體真正的詰問。

什麼樣的回答,是真正能夠發人深省,從而願意去調整心態、生活、或是下定決心做一件事的呢?

事實上,我們永遠無法控制的事物之一,就是他人的意願。

/

答案:生命真正的價值在於與他人連結。

一切都是關乎更多的理解,因為生命真正的價值在於與他人連結。

包含這個人的身體,也包含這個人的心靈。

他最近過得如何呢?今天很累嗎?還是神采奕奕呢?他想要以什麼樣的方式打起精神來呢?

(老實說,這樣的問題,我確實也很常反問自己:「今天的我不太舒服,那我想要以什麼樣的方式調整自己的感覺呢?」)

/

比起治療,我更在乎的,反而是眼前這個人,是否感覺到自己被理解、被支持,以及被提供所需要的協助呢?

:「今天,想要以什麼樣的方式打起精神來呢?或是,今天只想要全然地被理解,好好的被療癒呢?」

一起來詢問身體這個問題,然後和面前的治療師一起面對今天,以及過去所累積的問題。 我們的治療,會不會變的更好呢?

李孟螢物理治療師
◾️治療師實際上的樣子:

平凡而不起眼的,在小小的治療室跟患者一起工作。以每個人適合的方式,好好感受並了解身體、打開脊椎,細細耕耘找到力量路徑和肌肉感受的時光。是治療時最專注、彼此在乎、相互連結,也是我最喜歡的治療時的樣子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