𝟏𝟐/ 顱薦椎療法 (CranioSacral Therapy, CST) 簡介 🌿

是從CST的課程後,才更加速了我的蛻變,變成現在這個樣子。
好好的回歸於「人」。

李孟螢物理治療師 顱薦椎療法1-1

不帶批判的同在,讓理解與療癒同時發生

其實,顱薦椎講的就是全然的理解與人的連結
中性不帶任何批判的方式,提供療癒或指引療癒。
而治療師的臨在中立,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

治療是非常、非常專注的時刻。
指的不是60或90分鐘內,全程死死盯著我們的學生(當然,也是會有那樣的狀態🤣)。
而是治療師,是否和學生處在同一個時空、不帶批判的,全然的接納這個人的狀態、困難,嘗試理解對方的感受,與對方站在一起。


生物體透過神經覺判斷安全。因此,我們和患者是否「存在」於同一個空間、同一個頻率相當重要。
「我是否受到批判」、「我是否受到檢視?」

都會影響患者能否感到安全,能否安全交付。


因為當我們在害怕時,不僅無法產生創意或愛,也失去了療癒能力。
人類只有在感覺到安全的狀態下,負責健康、成長、復原的系統才能夠運作。

🌳治療師的臨在(present),不光是自我的扎根,也包含提供患者所需要的支持
那是中性、無為、並且能夠無條件接納的狀態。

李孟螢物理治療師 顱薦椎療法1-2

傾聽身體,相信內在智慧 (Inner Wisdom)的引導

顱薦並不是要將自己的能量送給誰。(儘管那時常在妳我的日常生活中發生)
顱薦更想要做到的,是提供環境,將通道打開
事實上,人體內部本來就有調節平衡、整合的機制和能力(每個人身體內部的內在智慧)
我們的身體會進行自我的修復,組織再生,那是身體自然的功能和傾向。
而無論是顱薦治療師,或是物理治療師,我們都只是在創造一個環境(無論外在或是內在),支持著這樣的修復。
因為沒有人可以代替我們的身體進行修復。
始終都是我們的身體在完成復原、調節和平衡。

當適當且足夠的資源來臨,療癒就會發生

🤲🏻顱薦的手法,提供顱薦治療師和患者之間的連結
當我的手觸碰到患者身上,提醒著對方的感官,對身體的察覺;同時,也透過對方身體的脈絡,在我們的手下指引出一條張力的線。


🧶那些緊抓不放的張力,不論是快樂的或是悲傷的,心理上,或是生理上的,皆是身體未能解決的議題。
只有在合適的情況下,身體才有機會處理這些議題。

李孟螢物理治療師 顱薦椎療法1-3

放鬆、放心、開啟療癒

💆🏻‍♀️顱薦椎很大的一個部分,是提供一個安全、支持的環境
輕柔的觸碰,如家人或朋友的擁抱,如寵物或愛人的依偎,是我們最直接能感受到「療癒」的事情。
我們可以感覺身體被支持、心靈被包裹,情緒能夠被接住。


當我們能夠被全然的接納,不帶批判的支持,甚至是感受自己第一次被好好的理解,是安全發生的當下,也才是療癒的起點。🫧

李孟螢物理治療師 顱薦椎療法1-4

「尊重身體的反應,才有機會創造出身體感受與身體管理之間的夥伴關係。」

治療師是中性的存在,陪伴並引導著患者的身體釋放。
一切還是在於眼前的這個人,我們跟隨並尊重身體的反應,身體才有機會經歷他所需要的,並經歷所需要的穿越,不論好或壞。

/

「仔細體會病患給我們的感受,就能啟發我們對他們的治療。」

在顱薦椎裡面,我是這樣想的。
不論是評估或是治療都是。